010-53269736
09:00-18:00
uhomeonline@126.com
全国服务热线  优家在线家庭服务云平台
政策指导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大力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的通知》(安委办〔2020〕3号)要求,结合《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通知》(安委办〔2024〕3号),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宣教中心)联合中华文化促进会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面向社会开展“培养安全守护人,争做安全宣传员”系列活动。

《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安全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家庭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以生活安全、校园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知识普及为重点,提升以家庭为单元的安全能力建设,并发挥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影响社会的积极作用。

重点围绕家庭、学校和社区领域,大力开展安全教育,积极营造安全氛围,培育安全意识,弘扬安全文化,传播安全知识,切实提升全社会整体安全水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
培训内容

生活安全、社会安全、校园安全、网络安全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74课时)。

第一章
生活安全

1.为什么要学习安全知识

2.遭遇暴雨天气或者内涝如何应对

3.遇到洪水应该怎么办?

4.地震来临如何自救互救

5.户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技巧

6.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提示

7.家庭应该常备哪些应急物品

8.家庭安全用电常识

9.家庭火灾发生的原因

10.居民消防安全应知应会

11.消防安全为什么要从娃娃抓起

12.家庭如何进行消防安全隐患自查

13.会扑救家庭初期火灾

14.住宅火灾中如何逃生自救

15.火场逃生大忌

16.家中发生火灾,是先报警、先逃生还是先扑救?

17.电动自行车火灾预防

18.家庭中的危险品

19.家庭意外伤害急救

20.海姆立克急救法

21.心脏复苏怎么做

22.聊聊抗生素那些事儿

23.孩子独自在家时的安全策略

24.孩子独行时的安全策略

第二章
社会安全

1.遇到爆炸事故如何逃生

2.发生踩踏时我们该怎么做

3.进入有限空间安全策略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技巧

5.毒品,也许离我们没那么远

6.一定要看懂的安全标志

7.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的安全事项

8.学生交通安全提示

9.行车安全提示

10.外出旅游如何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

11.不可忽视的电梯、扶梯、旋转门

12.如何建立孩子的食品安全界限

13.孩子被要挟时如何应对

14.孩子被跟踪时如何应对

15.孩子被诱拐时如何应对

16.亲子之间的安全密语

17.如何辨别好人和坏人

18.如何识别和防范性侵

19.当孩子遭遇社会安全问题时,家长该如何做

第三章
校园安全

1.校园安全风险知多少

2.切记把安全告诉孩子

3.科学监管“六诀窍”(上)

4.科学监管“六诀窍”(下)

5.配合学校做好“九件事”(上)

6.配合学校做好“九件事”(下)

7.中小学生切记远离九大危险环境

8.校园安全问题离我们很远吗?

9.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界限?

10.孩子一定要知道的自我安全权利

11.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建立非暴力社交能力

12.如何应对肢体暴力

13.如何应对语言暴力

14.如何应对财物暴力

15.校园活动时应注意什么

16.在学校突然身体不适怎么办

17.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家长应该如何做

18.学生宿舍消防安全

第四章
网络安全

1.青少年网络安全包括什么

2.社交媒体的安全风险

3.如何防范社交媒体风险

4.如何建立孩子的网络安全界限

5.如何建立安全、健康的网络形象

6.网上的东西是不是真的

7.网络游戏的安全风险

8.如何防范网络游戏的沉迷

9.网上购物、打赏、交易的安全风险

10.如何防范电子设备使用的安全风险

11.提防网络诈骗和病毒

12.预防网络犯罪

13.安全与未来

课程特点
课程特点

知识点精确适用

根据当下社会环境下的生活活动实际情况出发,使学员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意识,形成正确的安全态度,养成安全行为习惯。

针对性强

安全知识教育针对家庭成员不同年龄、生理、心理、健康以及其他方面的特点,针对学员周围环境存在的安全问题,针对安全教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安全教育。

课程展现生动形象

安全知识教育针对学员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通过看讲解、图片、视频、观察、想象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员生动、形象地掌握安全常识。

能力提升功能性强

安全知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员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关安全方面的常识,树立起安全意识,养成安全行为习惯。进一步学会安全隐患预防,处理、自救逃生、救护救助等能力。

师资团队
  • 赵瑞华
  • 崔祥烈
  • 罗秀华
  • 陈世华
  • 许欢
  • 赵瑞华

    赵瑞华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安委会、国家安监总局原安全生产技术委员会专家。先后在国家煤炭工业部、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等部门工作,任应急管理部原综合协调司副司长,分管全国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 具有41年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经历,先后参与了200多起国家组织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参加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起草工作以及《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法》《铁路法》《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道路运输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核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编制修订工作;出版《安全生产依法行政指南》《安全生产法知识问答100例》《注册安全工程师培训丛书》6册书籍。为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做出了积极贡献。

  • 崔祥烈

    崔祥烈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安全指导专家、应急管理部应急科普专家、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特邀专家、原为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局政策法规与安全科科长。从事学校安全工作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学校安全工作专业化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学校安全领域有较高声誉,被称为校园安全一线专家。多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培训、实验项目研究、安全督导检查等活动。他还致力于学校安全工作专业研究,先后编著出版了《顶层设计与学校行动》、《教师安全风险防控专业指南》、《校园18类安全事故专业应对指南》、《校园安全工作长效建设培训教材》、《教师安全培训教材》、《学校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校园安全基础及实践应用》、《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指导手册》、《校园常见安全事故问题与对策》等。

  • 罗秀华

    罗秀华

    原公安部消防局宣传处处长,中国消防协会科普委员会第五届、第六届副主任;曾任中国消防协会第五届理事、务理事。现任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理事、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社区安全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宣传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安全应急教育工程专家;中国科协消防科学传播专家团成员;中国消防协会消防科普传播专家团成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安全教育专委会学术专家。

  • 陈世华

    陈世华

    科学传播专业副高级研究馆员,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与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建“应急科普智库”成员,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安全文化与应急科普委员会委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专业智库成员。科普中国智库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安全教育大讲堂专家、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校园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最美科技工作者。2012年担任北京朝阳公共安全馆馆长至今,长期从事民众体验式综合应急科普一线工作,曾多次自费考察国内外体验式安全教育发展现状,在体验式安全教育原理,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互动训练设备研发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我国首部地方性体验式公共安全教育场馆分级分类评估标准《北京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分类分级评估标准》撰写人。在国家级专业期刊发表《浅谈日本全民防灾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后疫情时代中国体验式应急教育的发展方向》等论文十余篇,其研发的应急训练设备及活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专利著作权1项。

  • 许欢

    许欢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兼任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应急管理部应急科普专家;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应急局特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数字治理与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等。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大数据政府治理等领域拥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先后承担工信部、发改委、应急部、网信办等多个国家部委课题研究,参与多个国家文件起草工作。

学习方式

线下培训讲座、在线学习
指定在线学习平台:优家在线家庭服务云平台(https://jwh.ccps.com.cn、https://www.uhomeonline.com.cn)
项目主办方: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华文化促进会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

优家在线,优家在线家庭服务云平台
考试考核

完成线上课程学习,并参加线上考试合格后,由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华文化促进会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联合颁发培训证书。

培训证书

本证书表明持证人参加了相关课程的培训并通过考核,作为持证人员接受培训情况的依据。

证书编号具有唯一性,通过登录国家应急管理宣教网或中华文化促进会培训中心人才数据库进行查证。